分享
《别做正常的傻瓜》笔记整理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
别做正常的傻瓜
》笔记整理
💡
此书讲述的是人们的逻辑思维,讲的是普遍的思维误区,讲的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衡。
33%
作者简介 · · · · · ·
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生长于中国上海,后旅美求学,1993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他是当代最有成就的行为决策学研究者之一,其研究涉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以及幸福学等诸多领域。
他的著作在许多国际期刊上发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教授在他的获奖致辞中还特别提到了奚教授的研究贡献。
67%
第一章、十元等于两个五元吗——心理账户对行为的影响
1.
正常的傻瓜有心理账户误区,他在心里对每一个硬币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视它们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2.
不做正常的傻瓜,就应当避免人为的设置心理账户,把不同用途或不同来源的钱割裂开来,应当让财富在各个心理账户间相互流通
3.
不做正常的傻瓜,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不应该将同样的钱认为的打赏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一视同仁
4.
采用换位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看自己的选择是否一致
•
视收入来源、收入时间分置不同账户
•
收入来源不同导致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不同
•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案例:
1.
想去看演出,票花了1000块,票丢了之后基本不会选择再花1000去买票;丢了1000块的球鞋,但仍有可能会花1000元去看演出。同样丢失了1000元,但因为设置了不同的心理账户,选择有可能会不同
2.
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钱,会舍不得花,赌博赚来的钱,会花的很随意
3.
一次赚500,可能会很快花掉,但一次赚5000,可能就会选择存起来
理性做法
使用钱,不应该有其他影响其本身价值的因素介入。 想买或需要买一件物品,手上有两笔钱,一笔是辛苦赚来的,另一笔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我们在出手时不应该让天上掉下来的钱更容易花出,而是抛弃对钱的来源的考虑,去考虑实际需求,这样对待所有钱,记住它们是等价的。天上掉下来的一千和辛苦赚来的一千,他们都是等价的。不必分别对待。对这一千的重视程度与对另一千的重视程度,应避免除钱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外的因素影响。
第二章、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交易偏见
1.
应当仅考虑商品能够带给你的效用和你为此付出的成本,不要考虑是否优惠或者是涨价
2.
应当仅考虑能得到的优惠数额以及为此需要付出的成本,不要考虑优惠的比例
3.
不可仅关注相对收益,要权衡绝对收益和绝对成本
•
合算交易偏见
•
不合算交易偏见
•
比例偏见
案例:
1.
100元的闹钟,花费半小时到隔壁买可以60元买到,很多人会选择去;10000元的手表,话费半小时到隔壁买可以9950元买到,多数人会选择在本店买——比例偏见
2.
促销活动200元能买到原价300元的过冬被子,每隔几个月会做一次促销活动,在促销活动刚结束第一天的人会选择不买,在促销活动结束一个月后的人可能会选择买
理性做法
在做消费决策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对不同和相同数额的钱应该抱有同样态度,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特征现象迷惑,凡事得看本质。
第三章、坚持到底一定是胜利吗——沉没成本误区
1.
应当尽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2.
正常的傻瓜往往会因为不愿承认错误,以及把同样的投资根据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而陷入沉默成本误区
3.
保本还是出手,取决于后续该物品的价值走向,而非是否能够“保本”
•
当你进行了一次欠缺理性的消费后,应该忘记购买行为和“沉没成本”,只考虑后续需要耗费的精力和带来的好处
•
投资时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不能盈利,那么趁早收手,不要考虑已付出的成本
•
因为沉没成本误区很难去避免,可以通过主动为自己设置一些沉没成本来避免不理性的放弃行为,比如付费学习等行为
理性做法
不要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至于能不能做到,还真只是在于自己咯。 换句话说,拿得起时也要放得起。放弃,将预示着新的得到,正确的放弃是积极的表现,是理性战胜非理性的表现。